转贴:居家生活中,如何丰富孩子的语言?

语言培训和康复 - Speech Language Therapy at home or from SLP
回复
头像
khu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帖子: 2096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12, 2019 10:55 am
国家/城市: 多伦多
联系:

转贴:居家生活中,如何丰富孩子的语言?

帖子 khu » 周四 4月 01, 2021 11:37 pm

来源:微信
孩子语言少,家长干着急。殊不知语言环境对于孩子丰富语言十分重要,先看两个例子:
>>>> 一对父母都是销售,能言善道,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4岁的孩子也能说会道。常常安慰大人:“你别生气,多大点事啊!”一个小小的小孩,说出这么大的话,让人觉得挺神奇。后来和父母聊起这件事情才知道,爸爸经常打电话安慰客户说“这多大点事啊”,孩子总听,就学会了。
>>>> 另一对父母,都是程序员。家中有一个小男孩,按说4、5岁的孩子都挺淘气的,可这个孩子特别安静,最爱的就是看书,跟他说话也不怎么回应。后来跟父母交流才知道,两口子工作特别忙,回到家也不怎么说话。孩子总是自己玩,从小就是一个人玩玩具,后来认字了,就变成一个人安静地看书。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个孩子特别沉默寡言。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语言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展特别重要。
家长多跟孩子交流、沟通、互动,孩子能理解、表达的话自然就会多。如果不跟他说话,指望孩子自己通过看书、看卡片、看动画片学习说话,有的孩子真可以学成,但大部分孩子并不能,而且会越来越不想跟人沟通。
要想让孩子多说话,家长一定要多说话,要保证孩子有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他带来不同的语言刺激。

1
排除其他问题
注意:孩子不会说话,或者说的比较少,有时候不单单只是语言的问题,可能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说话不清楚,发音不好,发音不清晰,只能发几个音
需要考虑孩子的口肌方面是不是有问题,是否能达到一个正常的标准。他下颌力度怎么样?舌头是否灵活,嘴能不能张开,脸部肌肉有没有力气,口腔内壁的感知觉正不正常,有没有找专业的口肌方面的老师或者治疗师为孩子做过测评。
2、说话声小,说话声细,没有力气,软绵绵
孩子在大运动方面怎么样呢?能跑吗?能跳吗?能蹲吗?能快走吗?能玩蹦床吗?在运动方面的能力符合跟同龄小朋友的发展标准吗?
孩子如果运动不好,走路走不稳当,站着晃晃悠悠,天天就想坐着就想在那堆着躺着,他身体本身的肌肉都没办法支持他的正常活动,说话声音就很难大起来,孩子真的想把话说清楚,但并没有这个力气。
3、如果以上两点都没问题,语言还是几乎没有
要考虑一下孩子的语言确实受阻碍,是不是有器质性病变,这时候就要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为孩子检查一下。

2
如何让语言更丰富

提要求
丰富孩子的语言一般都是从提要求开始。孩子提要求的东西肯定是他最喜欢最想要的东西,提完了之后被满足,提要求的技能出现的频率才会更高。
怎样训练提要求?——多给孩子创造机会
Image错误做法:家长对孩子过度照顾,比如说一伸胳膊一瞪眼头往什么东西一看,家长就把这个东西拿过来了,完全没有给他用语言表达的机会,也没有教他用语言表达怎么来要这个东西。这时候孩子其实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了。
Image正确做法:要把孩子需要的东西放在他不易拿到的地方,生活中给他下各种“绊子”,让他多说话,因为孩子一旦是只要会了一个提要求的词语,他可能下次总这么用,家长们需要变着花样来,“逼”他提更多的要求。
建议:参照VB-MAPP或者ALSOLIFE的评估,看看孩子发育基线在哪里,找到基线再看怎么教。
如果孩子一开始用伸手来提要求,那让他说“妈妈,我想吃红红的苹果”是不是太难了?先要知道孩子的语言水平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基线,然后再去教再去丰富才可以,不然会浪费时间。
除了吃的、喝的、玩的,还有哪些提要求的点:
对动作提要求:比如孩子喜欢玩秋千,你可以给他荡起来然后突然停下来,这个时候孩子如果不会提要求可能会一脸懵地看着你,这个时候教孩子对动作提要求就特别有必要。
对不喜欢的要拒绝:我们一般把精力放在教孩子提要求得到想要的东西,恰恰忽略了教他拒绝不想要的东西。
对信息提要求:不是实际的事物而是抽象的概念,比如说这东西从哪买的,今天星期几,好吃吗,好用吗,这些也需要大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孩子指使大人干一件事:比如孩子对每天的刷牙流程已经很习惯了,习惯到不用细想其中的每一个步骤,这时候可以让孩子指使家长完成刷牙的过程,在孩子一步步对过程分解的描述中了解孩子的语言能力。家长可以把孩子目前会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让他一件一件事情去说事情的经过,一定要让他把自己会的东西都描述出来。
命名
命名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看见什么说什么,视听嗅味触感,看什么说什么,吃过什么说什么,摸过什么说什么,感受到什么说什么。但是对于谱系孩子来讲,他们这块真的是很可怜,由于家长的过度关爱和过度照顾等行为,导致他们吃也吃不着,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清楚,说也说不明白。
名词
以苹果为例,咱们孩子现在吃到的苹果是不是都是洗好的?有削好皮的小块,压成泥的,榨橙汁的。孩子见过苹果在他吃之前的一系列流程吗?在生活中没见过,学的时候还得学,比如说要看卡片,看切成块的苹果,看切成瓣的苹果,看压成泥的苹果,为什么不直接在生活中让他体验呢?
要把生活还给孩子,孩子是有知情权的。
让孩子学东西,不是从卡片上,卡片只是一种途径,更好的途径就是从实际的体验中实际地操作,去理解感受这个事情,命名这个事情。卡片可以用来积累词汇,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介词。ALSO出品的大黑盒和大白盒有词汇清单的内容,可供大家去参考。
命名物品除了名字之外,还有一些细节点也是需要教孩子的,比如说苹果分苹果皮儿、苹果糊、苹果瓣儿。衣服有领子、袖子、扣子、拉链,这些物品的细节点,也需要带着孩子去掌握。
形容词
一般就是颜色形状,还有反义词,此外还有好多,比如说弯的、扁的、软的、硬的、咸的、甜的,这些跟孩子日常接触的活动中有关的形容词,都有必要让他学到。


声明:中文译文均为谷歌翻译,外加人工校对。以帮助英文不好的自闭症家长。如有出入,请以原英文出处为准。

头像
khu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帖子: 2096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12, 2019 10:55 am
国家/城市: 多伦多
联系:

Re: 转贴:居家生活中,如何丰富孩子的语言?

帖子 khu » 周四 4月 01, 2021 11:37 pm

>>>> 分享关于吃的案例
一个动机薄弱的小朋友,唯一的爱好就是吃。可以以吃入手教会他形容词,他爱喝果汁,他也会关注果汁包装上的小图案,比如葡萄,可以教他葡萄汁,由此衍生可以教小朋友关于果汁的各种口味。软糖也会有不同水果味的软糖,杏仁也会有不同口味的杏仁,这样孩子到了超市就能给家长提要求要具体口味的零食。
然后可以教他区辨不同的口味,丰富他关于味道的词语,比如酸甜苦辣,再通过他对一些口味不喜欢,教他去拒绝——“我不爱喝酸的”这就是以吃为圆心,慢慢地去扩大、丰富词汇量。
命名和提要求之间难舍难分、相辅相成,教给孩子命名的词汇越来越多,他跟你提要求的语言丰富程度也会越来越多。
动词
学习动词的几种方式:
看动作视频。动词肯定是要动态的,ALSOLIFE动词卡片后面有一个二维码,可以扫码看视频,给他看动起来的画面,然后再教动词。
带着孩子做动作,或者家长做动作的时候让孩子来描述。不仅可以泛化孩子掌握的一些词汇,还能增加对人的关注。
除了常见的吃饭、刷牙、洗脸等指向性很明确的动作之外,还有一种动作,缺乏相应的工具,比如只凭一只手、一条腿、一个胳膊做出来,不涉及其他的物品,孩子区分起来就比较费事。比如摸猫和打猫,孩子就很难区辨。
>>>> 区辨摸和打
可以用手在孩子身上做不同的动作,比如拍,轻轻地拍,锤,挠,捏,抠,摸等等,做了这些动作之后,可以把每一个动作都拆开,一边做一边给孩子描述。
动宾短语
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积累不同属性的词汇,然后才有可能当孩子说话的时候,把这些词有效的、有序的、符合逻辑地组合在一起。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辨
形容词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可以在生活的指令中加入练习,比如可以让孩子给自己捶腿、捶后背,轻轻地锤,使劲地锤,锤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一直给孩子拍手加油,等拍手停止了孩子动作再停止,将一些规则活动的内容加在里边。
介词、代词
介词、代词的学习可以往后放,可以参考一下普通小朋友语言的发展规律,比如几岁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几岁学什么内容。
语言结构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说话没有逻辑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语言环境。家长先反思一下自己平时说话的语序、词性组合的顺序是否正确,只有自己的词序都是正确的,孩子才可能根据你的话学习和模仿。
2、通过镜像对话来学习词汇组合。

比如自己拿一个完整的红苹果,给孩子拿一个咬了一口的绿苹果,就可以这么说:我有红苹果,它是完整的,然后孩子介绍自己的:我有绿苹果,它被咬了一口。或者丰富一下语言结构,“我有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孩子说“我有一个又绿又大的苹果”。

除了颜色形状大小的词语之外,功能、用法、用途、哪来的、谁买的等等都可以加进镜像对话里。

对话
1、要给孩子主动发起的机会
与谱系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咱们不发起,他们很少会主动发起。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不要每次都你在说,你就瞪着他,你看他能说出什么样的话,看他会不会主动跟你发起什么。
如果他主动跟你发起什么了,能不能就这个话题你们往下聊一聊,要给孩子一些主动发起的机会。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会,是咱们没有练到,没有给他机会主动发起,一直都让孩子被动式回应。这样的话,怎么指望他们在普通小孩的环境当中跟普通小孩去沟通?他都不知道自己可以说什么,有的时候甚至他说了什么,别人回应了他一句听不懂的话,他都不知道怎么往下接了。
2、跟孩子对话时避免用固定的方式
比如问“你多大了”,孩子能明白,下次就问“你几岁了”。家长们要让自己变得灵活起来,不能说一句话没完没了地问,一个内容没完没了地说,你可以问一个内容,但是你要换不同的方式去问。
3、对话内容要跟实际生活有相关性
很多家长在教对话的时候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背的挺好,说的也挺好,但是与生活没什么相关性。
>>>> 举例
如果孩子并没有见过小鸡吃米、小猫吃鱼,但是都背下来了,小鸡吃什么?米!小猫吃什么?鱼!这时候如果换个方式问他,小猫饿了怎么办?他可能就不知道了。其实,这两个对话的内容都是一个核心点,就是谁饿了吃什么,如果只是把前者背下来了,但并没有亲自看到过小鸡吃米、小猫吃鱼,那换个方式问,他肯定不知道,甚至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所以,在教内容的时候,教对话、提要求、命名等,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就是现在学的东西一定要在以后可以用上。
声明:中文译文均为谷歌翻译,外加人工校对。以帮助英文不好的自闭症家长。如有出入,请以原英文出处为准。

头像
khu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帖子: 2096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12, 2019 10:55 am
国家/城市: 多伦多
联系:

Re: 转贴:居家生活中,如何丰富孩子的语言?

帖子 khu » 周四 4月 01, 2021 11:37 pm

3
点评家长常见做法
1、孩子一开始发音比较少,要多说一些有意义的词
可以先记录一下孩子的发音,他能发哪些音,然后再看从这些音出发可以拓展出哪些好玩的事情,根据他喜欢的活动,再把发音的练习加进来,这样不会显得枯燥无味。孩子刚开始发音,如果翻来覆去地练发音,真的会很乏味,一定要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孩子可以发po的音,可以拓展玩吹泡泡。在玩的过程中塑造孩子发音,从po变成他从pa地向上抛。孩子会发de,可以玩推小车的活动,每次小车开起来都可以发音didididi,然后发di——练长音。
2、多观察孩子,发现他说话的动机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除了吃喝要求,欲望不多,家长再好好观察一下,可能孩子的欲望不单单只是倒水吃饭,还会有一些其他的活动,只不过是家长没有观察到。
如果观察了实在没有,可以教孩子“我想休息”“我想歇会儿”“我想坐沙发上休息”“我想躺会儿”“我想躺床上”这种休息的词语。关于休息的提要求,也可以作为训练的一个方向。
3、居家环境中,要给孩子尽量多说话的机会
有家长说,在居家生活中多给孩子下绊子挖坑,比如吃饭的时候故意不给他勺子,等着他来发问,然后根据你的指令,自己去找勺子。这种做法就非常好。
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把这东西扣下,放在孩子看得到摸不着的地方,或者给你一点,想吃的话怎么再找我要。要把这些思维刻进大家的脑子里。
4、带着孩子去超市泛化
泛化的时候可以用卡片,但卡片不是唯一的方法和途径,建议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超市泛化,超市选择越大越好。因为很多东西超市有图片没有,而且超市里的东西可以直接摸得到、感受得到。
比如吃饭的碗,就有瓷碗、塑料碗、一次性碗、纸碗等,还有轻的碗、沉的碗、表面光滑的碗、粗糙的碗,这些东西通过卡片没办法感受得到,一定要去实际场景中去做泛化。
5、平时在生活中给孩子描述正在做的事情
孩子是需要有知情权的,他需要知道他要干什么,他在干什么,他即将干什么,很多家长没有这个意识,有时候直接拉着孩子就走。
比如你问孩子:你怎么来的,你跟谁来的,坐什么车来的,孩子真不知道,他们就不爱关注环境中的这些事情,如果家长再没有有意识去带着他关注这些事情的话,就更什么都不会了。
6、通过看绘本来丰富语言
如果孩子的理解力还不错,说一些事情,讲一些事情,他都可以明白的话,可以读一些绘本。
但是,警惕孩子只会用绘本语言。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朋友,他特别喜欢看书,家长也愿意给他买书,后面就发现一个什么问题,这个孩子不会好好说话了,比如说他看到有阳光照进来了,正常的表达描述就是“阳光照进来了”。
但他不这么说话,偏偏用绘本里关于阳光的句子来描述眼前的场景:“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落下影子,小朋友们还是小动物们特别开心。”这样的绘本台词造成的后果就是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这样的语言其实是没有什么实际功能的。
7、孩子提要求、命名,都是一步一个台阶
比如“喝牛奶”,“我要喝牛奶”,“妈妈,我要喝牛奶”,后面还可以加“妈妈,我想喝草莓牛奶”,“妈妈,我想喝冰牛奶”,“妈妈,我想喝热牛奶”,除了妈妈还能换成别人。除了能喝的,还有坏掉的,“妈妈,这牛奶坏了,我不喝了,换一个。”这样的话都是需要一步一步拓展出来的。
刚开始孩子提要求只是一个名词,然后就是动宾短语,然后就会加入“想要”,再加入主语,再加入一些其他的限定形容词。
8、通过假扮角色学语言
要么是假扮不同的职业,要么是假扮不同小动物,其中有一个核心点是孩子在此之前经历过他需要假扮的职业的这些事情吗?
比如没去超市买过东西,也没见过收银员收钱,也没见过消防叔叔救火,也没看过坏蛋抓小偷,这些孩子都没看过,他怎么假扮?
玩假扮游戏,一定是孩子得有这方面的经验,不要硬给孩子上这些东西,一定先要带他去体验,然后慢慢再过渡。如果你教的内容是脱离实际的,学得快忘得也快,慢慢过渡慢慢培养,从实际见到的东西、实际看到的这些视频、画面,然后再转成跟他一起去玩。
9、教语言时要遵循孩子的兴趣
基于孩子的兴趣出发,他就特别有动机去学。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多转一转自己的思维,多往外拓一拓,怎样才可以通过他喜欢的这个东西,给他拓出不同的一些内容。
10、让孩子去集体环境融合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去幼儿园融合,可以上小学。但需要看清一个问题,就是当前孩子的水平可以吗?有没有基本的安坐能力?具不具备听指令的能力?能不能跟随?如果不能跟随的话,还得考虑安一个影子老师在他的身边。
如果这些前备技能孩子都没有,还非想让他去幼儿园融合,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影子老师跟着孩子,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上个训课而已。
因为集体环境中老师发的指令他不听,他也听不懂,旁边的影子老师就会一直提携他,一直跟孩子说,孩子还是孩子,环境还是环境,但是环境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对孩子来讲一点用都没有。
孩子听不懂又不知道干什么,他就会走神,会自我刺激,就会没事找事,或者是捣乱,或者是通过这些不好的行为来获得老师关注等等,全是一些很糟糕的问题。所以,当孩子先备技能具备得不够充分的时候,不要着急把他送到环境当中,可能起不到好作用,反而会更糟糕。
11、关于一个东西,要多教一些不同的描述和介绍
比如说狗,小狗狗,毛茸茸的,黑鼻头的,爱吃骨头的,单纯命名这个物体可能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这个物品的一些细节点及物品的特点。
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两个人面对面坐着,A看着B,拿一张卡片放在B头上,让A看见,但B看不见,A要尽可能把自己能想到的跟物品相关的特点都表达出来,让B来猜,然后两人互换,通过这样的方式练习对物品功能特点的掌握。

4
写在最后
开心学习
开心就好,尤其是学习这件事,把它弄得特别复杂枯燥,自己都不想听,孩子凭什么听?很多时候,怎么开心怎么来,怎么好玩怎么来,玩着学学着玩。让孩子跟你在一起相处,一起学东西时觉得开心,这样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教东西会变得特别简单。
了解孩子
家长要了解孩子当前各个领域的能力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提要求。命名、对话等等,这些能力不能是老师比家长更清楚,而应该家长更清楚。
一定要灵活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会把孩子教刻板了,时刻有这样的警醒是好的,每次教孩子说什么话的时候一定要变换,一定要灵活。
不要“静待花开”
静待花开不是坐着什么都不干,就等着开花了。而是你作为一颗种子,我给你买了花盆,找到了适合种子的土壤,接着浇水、施肥,给你合适的光照,把这些努力的东西做好了,再去静待花开。
家长们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慢工才能出细活,教孩子一定需要静下心慢慢来。
声明:中文译文均为谷歌翻译,外加人工校对。以帮助英文不好的自闭症家长。如有出入,请以原英文出处为准。

回复

在线用户

正浏览此版面之用户: 没有注册用户 和 1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