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新冠病毒下,隔离互助群月结
发表于 : 周一 3月 02, 2020 6:02 pm
转贴湖畔的北高地的文章:
一个人的隔离互助群月结
Mia 湖畔的北高地 Today
从发布《隔离互助群需要您》这篇微信文章起,到今天,也有一个月了。在此记录一些个人认为值得关注的事情。
在文章出炉短短4、5天后,各地的群以迅猛的趋势增加着数量,每建一个新群,人数很快就会爆满200人,二维码失效,以至于不得不再开新群。这样的发展速度,让人有种全社会都在支持推进这一件事的错觉,更让身处其中的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我隔离”在加拿大有广泛的社会民意基础。
如今,一个月已过,世界严重疫区也从中国湖北,变成了欧亚多个国家。大量华人隔离互助群的成员请求加拿大政府快快作出改变,尤其是快快对世界疫区来者都要求自我隔离。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可是,“自我隔离”(self-impose quarantine)真的在北美有广泛的民意支持吗?学术论文又如何写的?卫生系统是怎么评估过去已有的隔离行动的?大量的民间华人隔离互助群在社会上又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以下内容从历史社会舆论方向去梳理,看看如今民众对quarantine的态度究竟有什么样的历史基础。文末附带上我个人眼中看到的华人隔离互助群现状,与其他部分无关,仅聊以一观吧。
全文皆个人意见,难免挂一漏万,或有知识结构性上的偏差,更不代表任何隔离互助群的集体意见。如有赐教,请给我的公众号主页直接留言,因为文章底部没有留言区域。
历史
对传染病者进行隔离并不是历史上的新鲜事,但在近百年,尤其是二战后的世界里,人们对其的争议越来越多。
在《圣经》最古老的摩西律法中,就有这样的经文:
利未记13:46 灾病(plague)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洁净;他既是不洁净,就要独居营外。
对其中一种灾病的处理方式是:
利未记13:4-6 ……祭司就要将有灾病的人关锁七天。第七天,祭司要查看他,若看灾病止住了,没有在皮上发散,祭司还要将他关锁七天。第七天,祭司要再查看他,若灾病发暗,而且没有在皮上发散,祭司要定他为洁净……那人就要洗衣服,得为洁净。
与患病者保持距离(独居营外或关锁),在流行病肆虐的年代里,至少从《圣经》记载上就知道是一种常见做法。很有意思的是,《圣经》中要求的隔离,恰恰是14天。
中文的隔离,可以对应英文的isolation或quarantine,但两者的定义并不一样。
Isolation主要对应的是已经有症状发生的传染病患者。他们被要求isolation是个正常的医疗系统程序,没有人会反驳,就像《圣经》中的描述那样。
而quarantine的争议点在于被限制行动的人并没有症状,他们有可能是完全健康的人,但隔离期间若保护不当,他们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得病风险。目前华人隔离互助群中许多成员,向PHAC呼求应self-impose quarantine的对象,就是那些还没在加拿大土地上被暴露在确诊病例四周的,却来自世界疫区无症状者。这种方式的隔离也被叫做border quarantine。
英文词汇quarantine的辞源是意大利语quarantina giorni,意思是“40天”。这一词汇的开始使用是在14世纪欧洲各种瘟疫肆虐的时候,港口城市如威尼斯为了不被传染,而要求所有疫区来的船只在港口外抛锚40天,然后才被允许下船进港。对于为什么是40天,加拿大卫生官员Richard Schabas猜测这也许和天主教大斋节期的日子相符。此外,也有学者如H. E. Whittingham评价这一方式是群众恐惧与愚昧下的产物。现代人听起来就觉得这做法不靠谱。
在北美,除了2003年的SARS以外,上一次的quarantine行为是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间。当时,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在疫情严重的区域,都关闭了学校、商店、教会礼拜,阻断了火车和船运交通,并将群众放置到一个个隔离营里。University of Missouri人类学家Lisa Satterspiel和McMaster University人类学家D. Ann Herring通过收集加拿大在流感期间及之前皮毛贸易者行动的数据,统计模拟出了一个流感蔓延的模型。根据模型推演,在交通流动缓慢的地方,越是高效迅速的quarantine,就越能明显地改善疫情蔓延的状况。而颁布quarantine条例的早与晚,并不总是指向最大的止损率,重要的还是要看实操和切断交通的方式。
现今,COVID-19下的钻石公主号悲剧就是quarantine行为的最恶劣案例:和600年前的威尼斯港口一样不许人靠岸,又没有良好的实操方法,哪怕提出quarantine的时间再早,也没有任何止损率可言。
由以上可见,若quarantine没有一个安全、高效、专业的实施标准与对应监督,哪怕行动得再早,都等于没有,甚至可能帮倒忙。
整个20世纪的北美,除了西班牙流感期间,大家再度讨论quarantine是1980年代HIV崭露头角之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HIV的潜伏期不是quarantine可以搞定的,而且血液化验可以迅速分辨出谁是病毒携带者。
再接着的21世纪,911事件后大家再度关注quarantine是因为惧怕恐怖袭击中的病菌战,不过没有任何人认为quarantine会对这种恐怖袭击有效。
许许多多的社会声音都指向:quarantine对防疫而言,并没有什么作用。
2003年的SARS让加拿大政府重拾1918-1919年间的部分行为,但无论是学者论文还是民间都依然存在大量的质疑。
一个人的隔离互助群月结
Mia 湖畔的北高地 Today
从发布《隔离互助群需要您》这篇微信文章起,到今天,也有一个月了。在此记录一些个人认为值得关注的事情。
在文章出炉短短4、5天后,各地的群以迅猛的趋势增加着数量,每建一个新群,人数很快就会爆满200人,二维码失效,以至于不得不再开新群。这样的发展速度,让人有种全社会都在支持推进这一件事的错觉,更让身处其中的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我隔离”在加拿大有广泛的社会民意基础。
如今,一个月已过,世界严重疫区也从中国湖北,变成了欧亚多个国家。大量华人隔离互助群的成员请求加拿大政府快快作出改变,尤其是快快对世界疫区来者都要求自我隔离。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可是,“自我隔离”(self-impose quarantine)真的在北美有广泛的民意支持吗?学术论文又如何写的?卫生系统是怎么评估过去已有的隔离行动的?大量的民间华人隔离互助群在社会上又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以下内容从历史社会舆论方向去梳理,看看如今民众对quarantine的态度究竟有什么样的历史基础。文末附带上我个人眼中看到的华人隔离互助群现状,与其他部分无关,仅聊以一观吧。
全文皆个人意见,难免挂一漏万,或有知识结构性上的偏差,更不代表任何隔离互助群的集体意见。如有赐教,请给我的公众号主页直接留言,因为文章底部没有留言区域。
历史
对传染病者进行隔离并不是历史上的新鲜事,但在近百年,尤其是二战后的世界里,人们对其的争议越来越多。
在《圣经》最古老的摩西律法中,就有这样的经文:
利未记13:46 灾病(plague)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洁净;他既是不洁净,就要独居营外。
对其中一种灾病的处理方式是:
利未记13:4-6 ……祭司就要将有灾病的人关锁七天。第七天,祭司要查看他,若看灾病止住了,没有在皮上发散,祭司还要将他关锁七天。第七天,祭司要再查看他,若灾病发暗,而且没有在皮上发散,祭司要定他为洁净……那人就要洗衣服,得为洁净。
与患病者保持距离(独居营外或关锁),在流行病肆虐的年代里,至少从《圣经》记载上就知道是一种常见做法。很有意思的是,《圣经》中要求的隔离,恰恰是14天。
中文的隔离,可以对应英文的isolation或quarantine,但两者的定义并不一样。
Isolation主要对应的是已经有症状发生的传染病患者。他们被要求isolation是个正常的医疗系统程序,没有人会反驳,就像《圣经》中的描述那样。
而quarantine的争议点在于被限制行动的人并没有症状,他们有可能是完全健康的人,但隔离期间若保护不当,他们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得病风险。目前华人隔离互助群中许多成员,向PHAC呼求应self-impose quarantine的对象,就是那些还没在加拿大土地上被暴露在确诊病例四周的,却来自世界疫区无症状者。这种方式的隔离也被叫做border quarantine。
英文词汇quarantine的辞源是意大利语quarantina giorni,意思是“40天”。这一词汇的开始使用是在14世纪欧洲各种瘟疫肆虐的时候,港口城市如威尼斯为了不被传染,而要求所有疫区来的船只在港口外抛锚40天,然后才被允许下船进港。对于为什么是40天,加拿大卫生官员Richard Schabas猜测这也许和天主教大斋节期的日子相符。此外,也有学者如H. E. Whittingham评价这一方式是群众恐惧与愚昧下的产物。现代人听起来就觉得这做法不靠谱。
在北美,除了2003年的SARS以外,上一次的quarantine行为是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间。当时,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在疫情严重的区域,都关闭了学校、商店、教会礼拜,阻断了火车和船运交通,并将群众放置到一个个隔离营里。University of Missouri人类学家Lisa Satterspiel和McMaster University人类学家D. Ann Herring通过收集加拿大在流感期间及之前皮毛贸易者行动的数据,统计模拟出了一个流感蔓延的模型。根据模型推演,在交通流动缓慢的地方,越是高效迅速的quarantine,就越能明显地改善疫情蔓延的状况。而颁布quarantine条例的早与晚,并不总是指向最大的止损率,重要的还是要看实操和切断交通的方式。
现今,COVID-19下的钻石公主号悲剧就是quarantine行为的最恶劣案例:和600年前的威尼斯港口一样不许人靠岸,又没有良好的实操方法,哪怕提出quarantine的时间再早,也没有任何止损率可言。
由以上可见,若quarantine没有一个安全、高效、专业的实施标准与对应监督,哪怕行动得再早,都等于没有,甚至可能帮倒忙。
整个20世纪的北美,除了西班牙流感期间,大家再度讨论quarantine是1980年代HIV崭露头角之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HIV的潜伏期不是quarantine可以搞定的,而且血液化验可以迅速分辨出谁是病毒携带者。
再接着的21世纪,911事件后大家再度关注quarantine是因为惧怕恐怖袭击中的病菌战,不过没有任何人认为quarantine会对这种恐怖袭击有效。
许许多多的社会声音都指向:quarantine对防疫而言,并没有什么作用。
2003年的SARS让加拿大政府重拾1918-1919年间的部分行为,但无论是学者论文还是民间都依然存在大量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