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为什么这么难治疗?
发表于 : 周日 3月 22, 2020 9:07 pm
特别转发、特别推荐一篇特别好的特别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文章给我的亲人、战友、朋友、老师、同学、同事和同仁,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克时艰,平安地度过这一非比寻常的困难阶段,迎耒春暖花开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一 葛炜
【病毒性肺炎为什么这么难治疗? 】
这篇文章轻松易懂,对大家了解这次肺炎的真实科学问题很有帮助,也有助于你日常防护。
本文作者:薄世宁,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国家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处置指导专家。现任职于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得到App《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主理人。文章题目:病毒性肺炎为什么这么难治疗?你好,我是薄世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医生。今天,我和你说说病毒性肺炎为什么这么难治,ICU医生是怎么做的,以及最重要的,普通人应该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从SARS到新型肺炎,病毒性肺炎从未走远 1997年,我有两个最要好的同学,一起分到了北京,在同一所大医院当医生。他们是恋人,后来结婚了。聚会的时候,同学们就挤在他们那个狭窄的房子里,看他们的照片,有的是一起在森林里嬉戏,有的是一起坐在绿地上学习,有的是一起参加医院的活动。生活就是这么幸福,每个人都羡慕他们。 2003年,非典(SARS)来了。女生在工作中被感染了,是那种传染性最强毒性也最强的病毒,很多感染的人没能救过来。她越来越重。为了留住她,在抢救的时候,她的爱人,也就是我的这个男同学,摘下了口罩,给她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大颗大颗的泪就这么一滴滴的顺着他的脸流到了女生的脸上,然后又滴在白色的病床上...... 很不幸,最后女生还是走了。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悲壮的和病毒博弈的历史,各种病毒引起的烈性瘟疫都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记忆。远的有天花、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近的有SARS、埃博拉、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
全球每年有291,000至646,000人因流感病毒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如果你觉得这些数字离你还是很远的话,那么你一定还记得有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让所有人知道了一个事实,不以为然的流感可能需要抢救,可能花费巨大,甚至可能致命。而这一切,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为什么病毒性肺炎这么难治?无论是非典肺炎、流感肺炎,还是今天的新冠状病毒肺炎,尽管病原体不同,但它们都是病毒引起的肺炎,这三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类似,治疗方法也类似。可以毫无疑问的说,这三种病毒引起的感染,多数病人病情相对较轻,没问题,休息、对症以后都会好转,可以痊愈。只有那些发生了严重并发症,比如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导致病情危重的,才需要ICU收治进行抢救治疗。那么,为什么有些病毒性肺炎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两个关键原因: 首先,没有特效药; 其次,是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降低了。为什么没有特效药?咱们需要先了解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病毒学家可能会告诉你,二者大小不同、结构不同,和你说细胞壁、细胞膜、蛋白外壳、遗传物质、DNA、RNA、逆转录、酶系统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我只想告诉你一件事: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归根到底在于能不能独立生存。多数细菌具有独立的营养代谢系统,可以独立生存,所以它进入人体后只是求「营养」,它不必非要侵入细胞内。但病毒不同了,它要的不仅是「营养」。所有的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只能侵入其他物种的细胞内,借助其他物种的细胞加工遗传物质,加工蛋白,不停的繁衍出下一代的病毒。理解了这一点,咱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难治了。如果是细菌感染,可以有抗生素。很多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杀灭」敏感菌。对于常见的细菌感染,我们有药。但是研发抗病毒药就太难了。第一个原因,我刚才说了,病毒和细菌不一样,它进入人体后,会钻到细胞里,会把它的遗传物质插入到细胞内的染色体上,所以能够干扰病毒复制的药,就难免会引起人的细胞功能异常。
第二个原因,病毒会快速繁衍,不停地发生突变,你刚研发出药物,病毒又变了。第三个原因,很多细菌在结构上或者代谢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作用于一种细菌某个部位或者代谢环节的抗生素可以对其他的细菌有效。但是,病毒种类太多了,共性少,很难找到广谱的抗病毒药物。这就决定了,对绝大多数的病毒感染,我们没有特效药。即便有了具有一定效果的药物,对病毒起到的效果也仅是「抑制」,而且越在早期应用效果越好,后期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那很多病毒感染,就像轻型流感是怎么好的呢?对,靠的我们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无论有没有药,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都非常重要。应对细菌性肺炎,人体天然会有两个基础防御: l 咳嗽、咳痰; l 白细胞尤其是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增高。咳嗽、咳痰是为了排出痰液、坏死物质、甚至病原微生物。在我们ICU,评价病人预后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病人咳痰是否「有力」,有时候,咳痰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用抗生素。白细胞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也是细菌感染时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是为了增加杀菌的力量。但是,你注意到没有,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干咳,意味着虽然人体启动了咳嗽反射,想要把病毒或者坏死物质排出体外。但是,狡猾的病毒藏匿在了细胞里。气道内分泌物少,痰少,虽然可以经过咳嗽将一部分病毒随着飞沫排除体外,但是这也恰恰满足了病毒为了繁衍自己,加快传播的本性,并不能有效的去除病原体。所以肺泡细胞不断受到攻击,但是人体却很难通过咳痰,把它们有效的排出去。咳不出来,再加上对抗病毒的部队——淋巴细胞又减少,这两种关键的防御能力下降了。病毒不断地复制并且侵犯细胞,严重的病例,在两三天之内,病人的大部分肺泡细胞都被攻陷,X-线下或者CT下,显示为「白肺」。
【病毒性肺炎为什么这么难治疗? 】
这篇文章轻松易懂,对大家了解这次肺炎的真实科学问题很有帮助,也有助于你日常防护。
本文作者:薄世宁,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国家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现场处置指导专家。现任职于北医三院重症医学科,得到App《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主理人。文章题目:病毒性肺炎为什么这么难治疗?你好,我是薄世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医生。今天,我和你说说病毒性肺炎为什么这么难治,ICU医生是怎么做的,以及最重要的,普通人应该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从SARS到新型肺炎,病毒性肺炎从未走远 1997年,我有两个最要好的同学,一起分到了北京,在同一所大医院当医生。他们是恋人,后来结婚了。聚会的时候,同学们就挤在他们那个狭窄的房子里,看他们的照片,有的是一起在森林里嬉戏,有的是一起坐在绿地上学习,有的是一起参加医院的活动。生活就是这么幸福,每个人都羡慕他们。 2003年,非典(SARS)来了。女生在工作中被感染了,是那种传染性最强毒性也最强的病毒,很多感染的人没能救过来。她越来越重。为了留住她,在抢救的时候,她的爱人,也就是我的这个男同学,摘下了口罩,给她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大颗大颗的泪就这么一滴滴的顺着他的脸流到了女生的脸上,然后又滴在白色的病床上...... 很不幸,最后女生还是走了。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悲壮的和病毒博弈的历史,各种病毒引起的烈性瘟疫都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记忆。远的有天花、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近的有SARS、埃博拉、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
全球每年有291,000至646,000人因流感病毒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如果你觉得这些数字离你还是很远的话,那么你一定还记得有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让所有人知道了一个事实,不以为然的流感可能需要抢救,可能花费巨大,甚至可能致命。而这一切,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为什么病毒性肺炎这么难治?无论是非典肺炎、流感肺炎,还是今天的新冠状病毒肺炎,尽管病原体不同,但它们都是病毒引起的肺炎,这三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类似,治疗方法也类似。可以毫无疑问的说,这三种病毒引起的感染,多数病人病情相对较轻,没问题,休息、对症以后都会好转,可以痊愈。只有那些发生了严重并发症,比如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导致病情危重的,才需要ICU收治进行抢救治疗。那么,为什么有些病毒性肺炎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两个关键原因: 首先,没有特效药; 其次,是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降低了。为什么没有特效药?咱们需要先了解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病毒学家可能会告诉你,二者大小不同、结构不同,和你说细胞壁、细胞膜、蛋白外壳、遗传物质、DNA、RNA、逆转录、酶系统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我只想告诉你一件事: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归根到底在于能不能独立生存。多数细菌具有独立的营养代谢系统,可以独立生存,所以它进入人体后只是求「营养」,它不必非要侵入细胞内。但病毒不同了,它要的不仅是「营养」。所有的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只能侵入其他物种的细胞内,借助其他物种的细胞加工遗传物质,加工蛋白,不停的繁衍出下一代的病毒。理解了这一点,咱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难治了。如果是细菌感染,可以有抗生素。很多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杀灭」敏感菌。对于常见的细菌感染,我们有药。但是研发抗病毒药就太难了。第一个原因,我刚才说了,病毒和细菌不一样,它进入人体后,会钻到细胞里,会把它的遗传物质插入到细胞内的染色体上,所以能够干扰病毒复制的药,就难免会引起人的细胞功能异常。
第二个原因,病毒会快速繁衍,不停地发生突变,你刚研发出药物,病毒又变了。第三个原因,很多细菌在结构上或者代谢上具有一些相似之处,作用于一种细菌某个部位或者代谢环节的抗生素可以对其他的细菌有效。但是,病毒种类太多了,共性少,很难找到广谱的抗病毒药物。这就决定了,对绝大多数的病毒感染,我们没有特效药。即便有了具有一定效果的药物,对病毒起到的效果也仅是「抑制」,而且越在早期应用效果越好,后期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那很多病毒感染,就像轻型流感是怎么好的呢?对,靠的我们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无论有没有药,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都非常重要。应对细菌性肺炎,人体天然会有两个基础防御: l 咳嗽、咳痰; l 白细胞尤其是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增高。咳嗽、咳痰是为了排出痰液、坏死物质、甚至病原微生物。在我们ICU,评价病人预后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病人咳痰是否「有力」,有时候,咳痰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用抗生素。白细胞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也是细菌感染时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是为了增加杀菌的力量。但是,你注意到没有,新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干咳,意味着虽然人体启动了咳嗽反射,想要把病毒或者坏死物质排出体外。但是,狡猾的病毒藏匿在了细胞里。气道内分泌物少,痰少,虽然可以经过咳嗽将一部分病毒随着飞沫排除体外,但是这也恰恰满足了病毒为了繁衍自己,加快传播的本性,并不能有效的去除病原体。所以肺泡细胞不断受到攻击,但是人体却很难通过咳痰,把它们有效的排出去。咳不出来,再加上对抗病毒的部队——淋巴细胞又减少,这两种关键的防御能力下降了。病毒不断地复制并且侵犯细胞,严重的病例,在两三天之内,病人的大部分肺泡细胞都被攻陷,X-线下或者CT下,显示为「白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