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然情境下激发有语言孤独症儿童表达的主动性
发表于 : 周四 5月 23, 2019 10:56 am
内容摘要:孤独症儿童主动性语言的发展存在严重障碍,除了生理和语言理解障碍的原因之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表达动机——为什么说,缺乏表达内容——说什么,缺乏表达技能——怎么说。许多孤独症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话,不知道语言用来干什么,不明白语言在满足自己需要时具有的工具性功能。运用语言比学习学会语言更重要,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然情境来激发孩子表达的主动性,培养孤独症孩子学习语言的信心、动力,逐步提升他们语言康复的水平
关键词:情境、动机
正文:
自然情景教学法,就是运用具体的活动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孤独症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训练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生活的情境、活动的情境……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整体结构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自然情景教学法是在随机或设计的各种生活学习场景下,老师利用生活语言引导孤独症儿童与人交往,学习。该方法的关键是在于引导孤独症儿童说出或做出生活中比较自然的语言和符合社会规范的、最普通的、为常人可以接纳的行为。
一、在活动的情境中培养孤独症儿童主动表达的动机
孤独症儿童一般兴趣狭窄,常陷入单一的感觉之中,只喜欢某种物体,如一段细绳或一块木片;只喜欢某种活动,比如看旋转的物体。我们可以多观察孩子,让孩子先动起来,在自然情境的活动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老师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和孩子一起互动,激发孩子主动表达的动机。
一次课间休息时无意间发现一个孩子比较喜欢将手伸出来朝着电风扇吹,我也跑过来参加他的活动,我用夸张的语气给孩子做旁白:“大风吹, 呜—”。孩子竟然对着电风扇吹了好几下,我就赶紧与孩子一起模仿撅起小嘴巴往外吹气,之后我拿起一张很薄的纸张,用夸张的动作把纸吹跑,在落下的那一刻并用夸张的语言做旁白,让孩子感受视听动带来的快乐,孩子看着特别地陶醉,高兴的不得了,后来我就与孩子轮流吹,孩子表现的非常开心,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正在我们玩的最开心时,我轻轻拉起孩子的小手贴近我的脖子让他感受声带的振动。让他和我一起发“呜”的音,慢慢地孩子也发出了“呜——”的声音。当我说“大风吹”时,他马上就接上了风吹的象声词“呜—”。以前上课时这个孩子学习“呜”的发音很困难,有口型的动作,但气息和声音都很小。一个简单的送气音“呜”我在课堂上用了那么长时间也没有成功,而是在自然情境的活动互动中十几分钟就学会了。
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们容易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找孩子的兴趣点时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互动起来,“疯”起来做孩子的玩伴,让孩子感觉到人也是有趣的,在活动互动中能让孩子体会用语言和别人交往的快乐,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下、愉悦、轻松的心态下很容易激发孩子主动表达的动机。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在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二、在自然的情境中培养有语言孤独症孩子的主动表达的动机
有语言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差,他们的语言中并不缺少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绝大多数是消极的,无内容。只是一些语言的空壳。有的孩子经训练后能说出“爸爸” “妈妈”这两个词,但他们并不知道每天和他一起生活,照顾他生活和学习的就是他的亲爸爸、亲妈妈,也不会见了爸爸、妈妈亲热地打招呼。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注意了语音教学,而没有把声音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并且使孩子明白他发的那个音就是代表摸一个具体的人,或物,或一个现象,一个活动,,那么孩子所学到的东西就只能是一个声音的符号,不代表任何意义。最好的环境就是孤独症儿童每天可以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给孤独症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十分重要。
今年我们的学校搬到了平谷城区的边上,学校的周围有菜园子,在学完蔬菜配对后,我们带孩子到菜园中边玩边学,引导学生用已知的卡片去实际环境中去配对,我们先做了图文兼有的卡片“辣椒”“黄瓜”“茄子”,教孩子怎么用这些卡片和实际的蔬菜配对。经过几次训练,孩子不仅掌握了配对的方法,而且由此喜欢上了这种在自然情境中学习语言的方式。建立了实物与图片之间的关系。知道了“辣椒”不仅仅是一个词,一个图片,更是可以看到的、她的颜色有绿色的,也有红色的、还有褐色的……可以摸一摸的——是尖尖的、而且还可以吃,它的味道是辣的。很好的理解了辣椒这个词,使语音与实际的内容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具体事物的表象牢牢记住,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尽量能让孩子直接用眼看到、用手摸到、用鼻子闻到或者用脚踩到,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语言训练中,帮助孩子整理、搜集、丰富已有的感知经验。在菜园里学生很放松,学得很愉快。让孤独症儿童感受到语言是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以后每次外出时,孩子还会查看口袋里有没有带卡片。看到就会很高兴。后来这种在自然情境中学习语言的方式成为了一种游戏。在超市时,老师说:“辣椒在哪里”孩子会飞快地跑向辣椒,并把卡片贴在辣椒上。老师欣喜地伸大拇指表扬时,孩子会露出浅浅的甜甜的微笑,渐渐地他们开始对老师的声音感兴趣,对尝试发音也有了兴趣,,就这样,我们让孩子感受到了一个事实:不同声音代表了不同的意义,而且声音是很动听的,是有感情的。孩子对语言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并不停的积极地模仿发音,有时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是这是他主动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有时他还会要求老师和他玩这个游戏,说明他开始感受语言,有了用语言沟通表达的愿望。在训练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再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注意老师,愿意听老师说话,愿意模仿老师学习语言,愿意和老师交流。
关键词:情境、动机
正文:
自然情景教学法,就是运用具体的活动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孤独症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训练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生活的情境、活动的情境……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整体结构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自然情景教学法是在随机或设计的各种生活学习场景下,老师利用生活语言引导孤独症儿童与人交往,学习。该方法的关键是在于引导孤独症儿童说出或做出生活中比较自然的语言和符合社会规范的、最普通的、为常人可以接纳的行为。
一、在活动的情境中培养孤独症儿童主动表达的动机
孤独症儿童一般兴趣狭窄,常陷入单一的感觉之中,只喜欢某种物体,如一段细绳或一块木片;只喜欢某种活动,比如看旋转的物体。我们可以多观察孩子,让孩子先动起来,在自然情境的活动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老师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和孩子一起互动,激发孩子主动表达的动机。
一次课间休息时无意间发现一个孩子比较喜欢将手伸出来朝着电风扇吹,我也跑过来参加他的活动,我用夸张的语气给孩子做旁白:“大风吹, 呜—”。孩子竟然对着电风扇吹了好几下,我就赶紧与孩子一起模仿撅起小嘴巴往外吹气,之后我拿起一张很薄的纸张,用夸张的动作把纸吹跑,在落下的那一刻并用夸张的语言做旁白,让孩子感受视听动带来的快乐,孩子看着特别地陶醉,高兴的不得了,后来我就与孩子轮流吹,孩子表现的非常开心,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正在我们玩的最开心时,我轻轻拉起孩子的小手贴近我的脖子让他感受声带的振动。让他和我一起发“呜”的音,慢慢地孩子也发出了“呜——”的声音。当我说“大风吹”时,他马上就接上了风吹的象声词“呜—”。以前上课时这个孩子学习“呜”的发音很困难,有口型的动作,但气息和声音都很小。一个简单的送气音“呜”我在课堂上用了那么长时间也没有成功,而是在自然情境的活动互动中十几分钟就学会了。
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们容易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找孩子的兴趣点时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互动起来,“疯”起来做孩子的玩伴,让孩子感觉到人也是有趣的,在活动互动中能让孩子体会用语言和别人交往的快乐,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下、愉悦、轻松的心态下很容易激发孩子主动表达的动机。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对这句话所对应的情境理解,避免以后在生活中使用不当,又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二、在自然的情境中培养有语言孤独症孩子的主动表达的动机
有语言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差,他们的语言中并不缺少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绝大多数是消极的,无内容。只是一些语言的空壳。有的孩子经训练后能说出“爸爸” “妈妈”这两个词,但他们并不知道每天和他一起生活,照顾他生活和学习的就是他的亲爸爸、亲妈妈,也不会见了爸爸、妈妈亲热地打招呼。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注意了语音教学,而没有把声音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并且使孩子明白他发的那个音就是代表摸一个具体的人,或物,或一个现象,一个活动,,那么孩子所学到的东西就只能是一个声音的符号,不代表任何意义。最好的环境就是孤独症儿童每天可以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给孤独症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十分重要。
今年我们的学校搬到了平谷城区的边上,学校的周围有菜园子,在学完蔬菜配对后,我们带孩子到菜园中边玩边学,引导学生用已知的卡片去实际环境中去配对,我们先做了图文兼有的卡片“辣椒”“黄瓜”“茄子”,教孩子怎么用这些卡片和实际的蔬菜配对。经过几次训练,孩子不仅掌握了配对的方法,而且由此喜欢上了这种在自然情境中学习语言的方式。建立了实物与图片之间的关系。知道了“辣椒”不仅仅是一个词,一个图片,更是可以看到的、她的颜色有绿色的,也有红色的、还有褐色的……可以摸一摸的——是尖尖的、而且还可以吃,它的味道是辣的。很好的理解了辣椒这个词,使语音与实际的内容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具体事物的表象牢牢记住,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尽量能让孩子直接用眼看到、用手摸到、用鼻子闻到或者用脚踩到,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语言训练中,帮助孩子整理、搜集、丰富已有的感知经验。在菜园里学生很放松,学得很愉快。让孤独症儿童感受到语言是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以后每次外出时,孩子还会查看口袋里有没有带卡片。看到就会很高兴。后来这种在自然情境中学习语言的方式成为了一种游戏。在超市时,老师说:“辣椒在哪里”孩子会飞快地跑向辣椒,并把卡片贴在辣椒上。老师欣喜地伸大拇指表扬时,孩子会露出浅浅的甜甜的微笑,渐渐地他们开始对老师的声音感兴趣,对尝试发音也有了兴趣,,就这样,我们让孩子感受到了一个事实:不同声音代表了不同的意义,而且声音是很动听的,是有感情的。孩子对语言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并不停的积极地模仿发音,有时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是这是他主动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有时他还会要求老师和他玩这个游戏,说明他开始感受语言,有了用语言沟通表达的愿望。在训练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再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注意老师,愿意听老师说话,愿意模仿老师学习语言,愿意和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