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More than words课程要点介绍

语言培训和康复 - Speech Language Therapy at home or from SLP
回复
头像
khu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帖子: 2098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12, 2019 10:55 am
国家/城市: 多伦多
联系:

转贴:More than words课程要点介绍

帖子 khu » 周三 3月 20, 2019 11:59 pm

点击查看more than word贴更多内容

多伦多Hanen Center的这一项目,主要训练家长,让他们掌握关于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交流--- 所以叫more than words)的技巧和知识,从而帮助自己有交流困难的孩子。

他们将8 到10 个家庭编为一个班,一共上课8次,其间家访4次,家访时治疗师带着录像机,一边教你一边将过程录下来,然后放给你看 --- 这是一个很有力的手段!我开始还不以为然,结果发现原来这样对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孩子的反应很有帮助。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以前我同孩子讲话都是站着,从录像上一看,呀,孩子怎么会同我对视呢?他根本够不着啊! 现在我同孩子讲话都蹲下来或者抱着他。。。有条件的家长都应该这样做! -- 每次课程大纲如下:

第一次, 更多地了解你孩子的交流;
第二次,让孩子带领你 (而不是你带领孩子)
3> 利用人际游戏和歌曲加强跟孩子的联系
4> 用R。O。C。K帮孩子了解你说的话
(R: repeat,重复; O: opportunities, 机会; C: cues, 提示; K: keep it fun, 趣味)
5> 用可见的手段 (如相片, 图片等等)
6> 教孩子读书
7> 利用玩具
8> 教孩子交朋友

开始训练之前, 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听写。 她将电灯一回儿开一会儿关, 同时将音乐开得很吵,她自己的声音则小小的, 一共说了五个词, 我们这帮正常的家长最多听到三个。 然后老师说, “这就是你的孩子所必须忍受的”。建议家长们都试一下, 感受我们的孩子所要面对的困难。 如果你的亲人不理解你或者孩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 所有有同情心,爱孩子的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的。当时教室里大部分人眼圈都红了。

在所有课程开始之前, 治疗师会进行一次家访,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和目标。
他们将孩子根据交流情形分为四类:
1。 完全封闭, 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交流
2。 有需要时会以非语言方式表达
3。 有初步语言交流
4。 有双向交流,但不会主动找人说话
对第一,二类的孩子, 家长不应强求他们讲话, 因为他们还不具备交流的能力。应该注重在训练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关注, 训练他们的模仿能力;
对第三类孩子,要令他们感到双向交流的乐趣, 帮他们了解别人话语的含义;
第四类孩子比较正常, 训练重点是提供交流的乐趣这一项目的特点就是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 也可以说全天候不间断地做。 和其他项目比, 就象药疗和食疗。 需要耐心和稳定,持续的操作。 很少立竿见影, 但是可以看见孩子一天天进步。心态问题也很重要。 有人说“不要试图‘修理’你的孩子, 因为他没有什么错。 他只是需要你的帮助来适应这个社会。” 这不是语言游戏, 我们大部分人都抱着“治好孩子”(即修理)的心态, 那么过程大抵是辛苦不堪的。 如果我们当它是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 一切就轻松多了。 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轻松的气氛, 他们恢复起来也会更快。
哭也是过,笑也是过, 为什么不笑着过?

第一次课程重点在叫家长观察自己孩子的喜恶:
喜欢/讨厌什么玩具, 喜欢/讨厌吃什么, 喜欢/讨厌哪些人际游戏, 喜欢同谁在一起;孩子平时的习惯反映他们感受世界的方式。
孩子可能对动,触,视,听,嗅觉中的某些或全部过敏或不够敏感, 他们准备了一份表格,帮助家长判断。
通过观察,还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
1。死记硬背型: 孩子记得很多字词,数字,或特殊领域的事件, 但是并不理解。比如有的还子会从一数到十,可是你伸出两个手指, 他不知道是几;对这型的孩子, 用同样方式反复做某事, 并加入数字或词语会帮助他们学习
2。整体记忆型: 孩子记得整段话, 但其实对每个字的意义并不了解。比如有的孩子弄坏东西, 会说“假如感到伤心就要眨眨眼”, 其实他只是告诉你他很伤心;对这样的孩子, 你要帮他了解每句话各部分的含义
3。 通过可见的形像来学习: 假如你的孩子喜欢看书或看电视,他很可能属於这一型。很多有交流‘障碍的孩子都比较倾向这一型;图片和录像会帮到他们
4。 通过动手来学习: 这型的孩子喜欢按按钮, 开门关门, 拆复杂的玩具; 应顺应他们的喜好,设计学习内容
5。 通过听来学习: 这种孩子喜欢讲话或者听人讲话。 该类型并不多见。本课重点: 观察孩子, 调整心态,与孩子愉快相处 (请注意, 这里的一课实际上只是小半节课 -- 因为我一次打不了太多 .人们在什么情形下要进行交流呢?老师叫一个家长上台给大家发糖。 可是糖果装在一个上了锁的盒子里。 家长就说没法发, 问她要钥匙。老师给他一支笔。 家长笑了, 说那不是钥匙, 老师这才给他钥匙。 他打开盒子, 里头的糖不够分, 他就问老师要, 老师问他要哪种, 他要这要那的讲了半天。。。
老师说, 看, 如果我一开始就抓给他一大把糖, 我们还能聊这么半天吗?
人们要东西, 或拒绝东西时需要交流, 这是最原始的人际交往。 如果你把什么事都做好了, 他们就不用同你交流了。所以不能让孩子有求必应, 你得制造困难给他们, 让他们必须求助才能完成。 换句话说, 你要变着法子“为难”你的孩子, 做一些看上去很蠢很可笑的事。 如果孩子发脾气, 你要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这不对。 你可以抱住他, 望着他的眼睛, 简短地拒绝, 要他继续。
你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个近期目标, 比如同你或者其他人互动, 增多一些交流方式, 多一些交流的理由, 等等。 然后一步一步来。 对於暂时不能讲话的孩子, 不要操之过急, 应采取图片, 手势和形体动作同他交流。 对於已经有语言的孩子, 不能以为万事大吉, 要知道他们始终存在交流困难, 应该一直支持他们。
有人做过一个试验, 让自闭儿与正常儿一起看电视。 如果将正在放映的电视机关掉, 打开另一台电视, 两类孩子都将头转向新开的电视; 如果不关第一台, 而打开第二台, 自闭儿就不会将注意力转向第二台。 这是因为他们比较不容易转移注意力。
如果你拼命叫你的孩子, 他也没反应, 不要气馁。 山不来就你, 你就去就山 --- 你要跟随孩子的步伐。
怎么做呢? 要注意四个“I”:
1。 注重你孩子的兴趣(Intrude your child's interest)
2。 注释 (interpret) --- 尽管孩子不理你, 你也要在他旁边, 他做一个动作, 你就说出那个动作的名称。 比如他在跳, 你就说 跳, 跳, 跳 , 要大声, 有趣, 简短, 每次他做同一个动作, 你都要说同样的话, 务必令他形成条件反射。


声明:中文译文均为谷歌翻译,外加人工校对。以帮助英文不好的自闭症家长。如有出入,请以原英文出处为准。

头像
khu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帖子: 2098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12, 2019 10:55 am
国家/城市: 多伦多
联系:

Re: More than workds课程要点介绍

帖子 khu » 周四 3月 21, 2019 12:00 am

3。 模仿 (imitate) --- 孩子不模仿你, 你就模仿他。 那样他会很好奇, 或者觉得怪怪的, 这样他就会看你, 你就成功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这招对我的孩子特别灵! 现在他同我有很多视线接触, 这是从前不敢想象的 :)
4。 强行介入 ( intrude) --- 在孩子一个人玩游戏的时候, 比如他把积木扔进桶里, 又倒出来。 你就抢过桶子或积木, 逼他不得不同你玩。 注意不要将介入的过程弄得很生硬, 你要象演戏一样夸张
这四个“I” 要结合起来进行。
因为孩子存在转移注意力的困难, 所以不容易让他们一边玩玩具一边同别人交流。这种情形下, 人际游戏(people game)就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什么是人际游戏呢?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 --- 躲躲恰(音qia1), 挠挠痒, 骑马马。。。 只有大人和孩子, 或者只有孩子们一起玩, 而不用玩具。
我们同孩子玩的时候, 先给自己设计一个目的: 不要太过“远大”, 如果孩子还不会讲话, 就把目的设为让他发一个音; 如果孩子有音节,就把目的设为让他多讲几个音节; 如果孩子会讲一点话, 就设为希望他同你有问有答; 以此类推。
根据我们的目的, 下一步就是设计游戏。 在日常游戏的基础上, 稍作改变。 比如骑马马, 你不能把孩子背在背上 --- 那样你们都见不到面, 怎么交流呢? 你要将他抱着或者放在小椅子上, 在你面前。
你要给游戏一个简单易记的名字, 每次和孩子玩, 都要说这个名字。
玩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开始和结束。 比如说 “1,2,3, 跑喽”, “啊~~~, 停喽”, 每次要用一样的词。
孩子喜欢上你的游戏以后, 就可以训练他同你交流了。 比如, 说玩“1,2,3~~~” 你故意停下来, 等他一会, 看他会不会说“跑喽”, 如果他不说, 你就“p...p..p"地提示他。 如果实在不行, 你才替他说。 或者孩子已经说话了, 你可以让另一个人在旁边指挥” 快“, ”“慢”, “转圈”, 然后让那人停下来, 看孩子会不会自己指挥你; 还可以问孩子“爸爸厉不厉害?”孩子不说, 就让别人说“厉害!”, 如此几次后, 有的孩子真的会说“厉害”噢。 (我们班有个自豪的爸爸说的 )
除了人际游戏, 歌曲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你甚至可以给游戏, 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务配上歌曲 。
选歌的时候要注意, 旋律尽可能简单, 上口。 将歌曲配上简单易懂, 有意义的词。
你自己一定要将词和曲记得牢牢的, 千万不要今天一套, 明天一套, 那样孩子就会不知所从。
歌曲可以将孩子讨厌的事变得有趣。 如果你的孩子讨厌刷牙, 你可以用 一闪一闪小星星的旋律, 唱: 乖乖宝宝刷牙牙, 刷刷牙牙刷牙牙, 左刷刷, 右刷刷, 上刷刷, 下刷刷, 乖乖宝宝刷牙牙, 刷刷牙牙刷牙牙。。。 配合动作和表情, 一般孩子都会安静下来让你刷
我们中国人比较含蓄, 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通常会令我们难为情。 但是这对吸引孩子很有用。 这对我们自己也很有用 --- 因为稍微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往往可以增加你的感染力。 所以, 各位家长, 让我们忘记害羞, 在尽可能多的场合和孩子一起唱, 和孩子一起玩, 你得到的回报将远超过别人的议论!ROCK 和 四个“I”, 四个“S”是整个项目的核心。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注意:
R: repeat , 你所做的事, 所说的话, 一定要不断重复。 重复的意思,就是做同一件事的时候,你不可以今天一套, 明天一套。 你应该给每件事物一个名字, 不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 比如叫孩子的名字, 如果你今天叫他宝宝, 明天叫他乖乖, 后天又有新叫法, 那么你希望他对哪个叫法有反应呢? 孩子会很不知所措的;
O: opportunity for turns (or object) 给孩子参与的机会 (或者明确目标)。 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 生活其实就是很好的交流课, 当他饿了, 渴了, 想出门, 想玩儿, 其中都充满交流的机会。 有心的父母如果充分利用这些机会, 那么孩子就不知不觉地在接受训练。 这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效果是最好的。 家长一定要记住, 不要“自动”给孩子任何东西, 因为那样你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参与的机会。 另外家长要注意随着孩子的进步, 随时调整你的目标。
C: cue 孩子往往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 你应该给他足够的提示。最常见的提示是停下来, 做等待状。 多数家长都不会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我们建议每次等待要多过三秒。 如果孩子不能做到你期待的事, 你应该给多点提示, 除非孩子十分不耐烦, 不要马上给答案。
K: keep it fun 要将过程设计得尽可能有趣。

我们已经介绍过四个“I”

四个“S“ 是:
say less: 说得少。 尽可能简化, 说得清楚
and stress: 有重点。 强调关键词, 用有趣的词, 将关键词放最后
go slow: 慢慢来。 词与词间要有间隔
and show: 作展示。 用实物, 动作, 手势, 图片 等帮孩子理解。
这里老师举了个例子, 她很快地讲了一句西班牙语, 大家都不明白。 有懂西班牙语的人让她慢点讲, 结果这邦人就听明白了。 另外的人还是不懂, 她就做手势, 加上拿出实物来, 这下大家都了解她的意思了。。。
了解ROCK后, 和四个I, 四个S 后, 要将它们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根据孩子的情形, 平时做任何与孩子有关的事都要加以简单的解释(如果孩子还不会讲话, 解释时要尽可能只用一两个字;如果孩子已经有语言, 用比他稍微“高级”一点的语言)一定要注意简单和重复, 不能一次一种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孩子是十分有效, 但又不易坚持的。 不过只要坚持一个月左右, 你就会习惯成自然了。 所以, 一定要坚持 --- 最初可能会没什么效果, 你会觉得自己很傻: 记住, 效果是累加的。。。
除了家长的言行外, 用可见的辅助物 --- 照片, 图片, 通常对孩子也很有效。 因为我们的孩子通常有很高的视觉感受力, 他们更容易记住可以看见的东西。 把他喜欢的食物或玩具拍下来, 或者取下包装纸, 做成卡片。 将实物放到他看到拿不到的地方。 他要东西, 就要给你相关的图片(刚开始时需要两个人帮他: 一个抓着他的手去取图片, 另一个给他东西, 同时说“饼干! XX要饼干。。。“)
他喜欢的人际游戏也可以制成卡片, 一切他可能会要求的东西都可以做成卡片。
最初可以只用在一件事上, 比如孩子最喜欢牛奶, 就只做牛奶的卡片。 最要紧的是, 一旦开始, 就要坚持。 全家人都要合作。 不能找妈妈要就要卡片, 找奶奶要就可以随便喝。 要知道孩子是很聪明的, 只要有漏洞他就会钻 :)
一件事情形成习惯后, 可以逐渐扩展范围。卡片交换不仅可以加强孩子的交流能力, 应用得当时,对语言能力也会有帮助
关于书本, 这里讲的和大家想象的可能有出入。
声明:中文译文均为谷歌翻译,外加人工校对。以帮助英文不好的自闭症家长。如有出入,请以原英文出处为准。

头像
khu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帖子: 2098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12, 2019 10:55 am
国家/城市: 多伦多
联系:

Re: More than workds课程要点介绍

帖子 khu » 周四 3月 21, 2019 12:01 am

不断重复的书。 这类书在故事中不断问”小兔,小兔, 看到谁?“ 之类, 有助孩子学习某种语言模式;
简单的故事书。 在孩子对书本还没有兴趣的时候, 故事要尽可能简单, 画面要尽可能清晰。
不要用大人的观点去挑书, 开始时不要带太强的企图心 (比如, 开始就给想孩子会算术什么的。。。) 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除了以上五类, 还可以为孩子做”宝宝自己的书“, 比如,你想教孩子一天的作息, 就将相关事件拍下来, 制成书, 你可以这么说: ”早上起床, 我刷牙洗脸。 嗯, 香喷喷。 然后我上学, 放学了, 我做作业。。。“; 你想教孩子喜怒哀乐的表达, 你就将孩子相关的表情拍下来, 加上些情节, 做成书给他讲:”有新玩具, 我很高兴, 高兴。。。“ 一边念一边做表情。
训练孩子看书, 方法要对, 记住要简单有趣, 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 对关键词要强调, 记住我们的ROCK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玩耍, 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各种技能。 对於有行为规划(motor-planning) 困难的孩子, 玩玩具是件困难的事。家长可能奇怪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会按常规来玩, 又或者有了玩具就不要同别人玩 --- 如果你采用正确的程序, 这些是可以克服的。
孩子们怎样玩玩具的呢?
他们可能完全不玩玩具; 可能会玩, 但是玩得不对; 可能会玩简单的拼图等; 可能会复杂一点, 象搭积木等; 可能会玩过家家等“模仿现实”的游戏; 可能会和小朋友玩有规则的游戏。 从交流的角度, 这些游戏的难度是渐增的。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中一个阶段, 你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往下个阶段发展。
玩具分为几类:
因与果(cause and effect)玩具, 按某个钮, 就有声音或者跳出来一个娃娃
直观(virtual spatial) 玩具, 孩子见到就知怎样玩。象 拼图, 对形状等都属於此类
建筑玩具, 积木等
交换玩具, 象球, 沙包等, 孩子可以和其他人扔来扔去地玩
需要人协助的玩具, 象上发条的玩具, 吹泡泡等, 这类玩具最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玩
感觉/创造性玩具, 象沙子, 米, 豆子, 蜡笔等
可以假装的玩具, 象玩具电话, 玩具车, 玩具餐具什么的。 布袋玩具(可以套在手上的布娃娃)也很好。
大型游乐玩具, 滑梯,秋千等, 可以和别的孩子一起轮流玩

有规则的游戏。
根据孩子的情形, 选择适当玩具, 和他玩耍时要记住ROCK。。。
教孩子交朋友, 要记住六条要点:
1。 在孩子同别人玩之前, 先将游戏, 歌曲同他过一次。 (让他熟悉流程)
2。 要找到合适的夥伴。 刚开始, 让他和不同龄的孩子玩会更好些。 因为大孩子可以帮到他, 而小孩子不会给他太大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在一起玩。 不要找和你的孩子合不来的夥伴。
3。 玩的时候有时要有大人从旁指导, 有时要让孩子自由玩耍, 不加任何压力。 在同一天中, 这两类玩耍都要有。
4。根据孩子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玩具与游戏。 有别的孩子时, 准备两套你孩子喜欢的玩具, 争取让孩子们一起玩。 还有, 准备一大碗饼干或者薯片让他们分享。
5。 指导你的孩子和他的同伴。 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
6。 确保孩子们都有机会参与。 不要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
声明:中文译文均为谷歌翻译,外加人工校对。以帮助英文不好的自闭症家长。如有出入,请以原英文出处为准。

回复

在线用户

正浏览此版面之用户: 没有注册用户 和 5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