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闭症干预ABA词汇:强化物有哪五种?
发表于 : 周四 5月 16, 2019 7:03 pm
选自:小小鸟ABA
我们都知道当今最有效的自闭症干预方法是ABA,其理论基础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家B.F.Skinner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conditioning)原理。其要点在与行为如果得到强化(reinforcement),再次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因此,强化物(reinforcor)是ABA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应用极其广泛。强化物是心理学实验中的重要概念,分为正、负两种。强化物就是那些能够提高特定反应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任何事物或事件。
具体举例说明:我们大家上班一个月,月底领工资,工资就是正强化物。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吃个止疼药,药片就是负强化物。
根据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观点,强化物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如果上面这些分类不好理解,您只需记住强化物包括五种:食品、玩具、社交赞赏、事件类、感官刺激。
我们以正强化为例,大家在学习ABA的时候,都会被告知要经常鼓励孩子,必要的时候给予物质奖励,也就是使用强化物,来巩固孩子好的行为。概念好理解,但到了实际操作时得区别使用。
比如孩子做得好,父母给孩子爱吃的零食。这没有错,但问题是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吃了一肚子零食没有胃口再吃正餐。所以这时需要介入其它的强化物,如玩具、社交赞赏、感官刺激等强化。下面举个例子:
父母:宝宝,请把积木拿出来,放到桌子上
孩子按照要求完成简单的两步指令(父母:你真棒,能当爸妈的小帮手——社交赞赏类强化)
父母:能不能把积木搭起来,比如搭个小房子啊?
孩子按要求搭建房子,但搭到一半积木倒了(父母:宝宝真努力!积木倒了没有关系,我们再来试一次——社交赞赏类强化)
孩子再重新搭建积木,最终搭成小房子(父母:宝宝太能干了!来来,吃一包海苔——食品类强化)
孩子在吃海苔。(父母:一会儿我们再搭一座桥好不好?搭好了,我们出去玩——事件类强化)
孩子:我想跳蹦床。(父母:好,你喜欢跳蹦床就跳——跳是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这是感官刺激类强化)
我们都知道当今最有效的自闭症干预方法是ABA,其理论基础之一是美国心理学家B.F.Skinner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conditioning)原理。其要点在与行为如果得到强化(reinforcement),再次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因此,强化物(reinforcor)是ABA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应用极其广泛。强化物是心理学实验中的重要概念,分为正、负两种。强化物就是那些能够提高特定反应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应的概率增加的任何事物或事件。
具体举例说明:我们大家上班一个月,月底领工资,工资就是正强化物。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吃个止疼药,药片就是负强化物。
根据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观点,强化物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如果上面这些分类不好理解,您只需记住强化物包括五种:食品、玩具、社交赞赏、事件类、感官刺激。
我们以正强化为例,大家在学习ABA的时候,都会被告知要经常鼓励孩子,必要的时候给予物质奖励,也就是使用强化物,来巩固孩子好的行为。概念好理解,但到了实际操作时得区别使用。
比如孩子做得好,父母给孩子爱吃的零食。这没有错,但问题是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吃了一肚子零食没有胃口再吃正餐。所以这时需要介入其它的强化物,如玩具、社交赞赏、感官刺激等强化。下面举个例子:
父母:宝宝,请把积木拿出来,放到桌子上
孩子按照要求完成简单的两步指令(父母:你真棒,能当爸妈的小帮手——社交赞赏类强化)
父母:能不能把积木搭起来,比如搭个小房子啊?
孩子按要求搭建房子,但搭到一半积木倒了(父母:宝宝真努力!积木倒了没有关系,我们再来试一次——社交赞赏类强化)
孩子再重新搭建积木,最终搭成小房子(父母:宝宝太能干了!来来,吃一包海苔——食品类强化)
孩子在吃海苔。(父母:一会儿我们再搭一座桥好不好?搭好了,我们出去玩——事件类强化)
孩子:我想跳蹦床。(父母:好,你喜欢跳蹦床就跳——跳是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这是感官刺激类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