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桌面教学小技巧的认知

应用行为分析,早期丹佛模式,地板时光,动机操控,RDI 等 - ABA,ESDM,DIR,RDI, SERTS, Son-Rise etc.
回复
头像
khu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帖子: 2096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12, 2019 10:55 am
国家/城市: 多伦多
联系:

几点桌面教学小技巧的认知

帖子 khu » 周三 8月 21, 2019 8:24 pm

转贴:

给孩子上好课,不仅仅需要技术,更是一门综合艺术。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专业人士,怎样才称得上优秀的特教老师?有何标准?
每个人的说法可能不一样,大多数可能会说切入点准确、教学内容难易适中搭配合理、课堂控制松紧有度、辅助与强化运用合理、行为管理科学有效等这些标准。孩子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他自身的能力和潜力,教育是发掘其潜力与发展其能力的最有力的途径。

文| 张春华(BCaBA,以琳研究部总监)

桌面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一般儿童的家庭教育,无论是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场景,可以无所不在,形式灵活多样。桌面教学会较容易地让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自闭症孩子由于自身的某些特点,比如注意力分散,视觉专注力不足,对语言指令的执行有限等,所以这种教学形式是有必要的。

桌面训练的有效性
孩子目前是什么程度,教师无从选择。教师能做的就是增长自己帮助孩子的本领,在孩子的学习中提供最好,最给力的帮助。桌面教学的有效性仰赖于教者对孩子的行为管理水平、课堂的组织水平以及对课题难易程度的灵活把握。

桌面教学的技巧性
(一)管理孩子
当特教老师接到一个新孩子,需要高度关注孩子坐姿及其舒适度等,避免课题内容之外的因素影响教学效果。首先从此做起,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教师上课时既要悉心关怀孩子的身体,也要养成孩子一个良好的上课习惯。这会增多孩子得到表扬的机会,会给孩子带来特别的成就感,也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孩子逐渐地愿意上课,甚至渴望上课。

站好:上课和下课时,老师需要孩子起立问好;课中操作时,需要让孩子站起来做动作或操作物件等,并要求孩子站好。
坐好:整个课堂,都要求孩子坐好,挺直肩膀和腰板,脖子也抬起来。当孩子这些方面做得好时,老师对孩子肯定和鼓励的话语要及时跟上。
手放好:让孩子手臂交叠放在桌面上,或者把小手放在桌子的左右两边,不可以放在桌子下边,因为孩子在桌子下面做小动作,老师较难发现。手背后的姿势,一般是集体课常有的要求,而个训课常常需要孩子用手操作,所以桌面个别教学中一般不需要手背后。
脚放好:一般而言,孩子坐在椅子上,需要两脚基本并拢地放好。如果孩子喜欢把一只脚伸出去,老师可以说“把脚放好”,也可以试着发指令“跺跺脚”,他的小脚就很自然地收回。同时要注意孩子自身高度和椅子高度的比例,当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小脚一定是恰好自然地放在地上,最好不要处于悬空状态,否则可能会有踢来踢去的动作。
管住小嘴巴:有些孩子有自言自语或玩声行为,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始就告诉他:要管住自己的小嘴巴,不能随便说话。有的孩子或许听不懂这样的话,老师可以告诉他“安静”,或者做一个把手放到嘴巴上“嘘”——表示“安静”的动作,或者让孩子看着老师,老师紧闭嘴唇,让孩子模仿老师。他会逐渐地懂得老师让他“安静”的要求,而一旦他遵守了,老师要立即表扬他。对于上课时自言自语或玩声的行为,老师更多的是需要告诉孩子老师的要求,让他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单单警告,负面语言没有意义,并没有为孩子建立一个适当的行为。如果老师不小心这样做了,这个行为不但不会停止,反而可能会强化孩子。
课中做几次整理活动:根据孩子的情况,见缝插针地发指令“把脚(手)放好”,或“手放好了吗?”“脚放好了吗?”“我检查你的小手”“我检查你的小脚”。渐渐地,孩子就明白了老师的意图。时间长了,老师一个眼神或者简单地说:“手!”“脚!”,孩子就会明白老师让自己把手/脚放好。
看得舒服:别逼视孩子,注意避免在操作中让孩子看起来很累眼睛的现象。除非是刻意训练孩子的视觉能力等,否则卡片不要离他太近、太远或太高,让孩子看得舒服些。关于这些,老师一般较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果经常录一录自己的教学视频,课后回放观看,老师可以找出很多问题,自我修正的成本很低但非常有益。
听得舒服:有人运用高昂的声调试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期待震住多动的孩子,这在短期内或多或少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这并不是好办法好主意。首先,没有人愿意听那些让耳朵发痛的声音;其次,时间久了这会让孩子对一般的说话声不敏感。教者的声音,要适中为好,以两人谈话时的高度为准,再根据具体需要,适当添加温柔、热情、赞赏和威严的成分。这些职业技巧,是要单独练习的。同样,也可以通过回看自己的教学视频加以改进。
明确而严格的课堂规矩:特教老师要提前与学生讲清楚课堂规矩,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果课堂规矩不明确,可能会使课堂处于涣散状态,降低教学效果。
把桌面还给孩子:让孩子以最佳空间进行操作。每个操作者都喜欢用自己舒服的姿势上课,这是允许的,但如果以双臂“霸占”桌面,致使学生操作的空间大大减少,这就需要臂下留空了。桌面尽量留给孩子用。


声明:中文译文均为谷歌翻译,外加人工校对。以帮助英文不好的自闭症家长。如有出入,请以原英文出处为准。

头像
khu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帖子: 2096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12, 2019 10:55 am
国家/城市: 多伦多
联系:

Re: 几点桌面教学小技巧的认知

帖子 khu » 周三 8月 21, 2019 8:24 pm

(二)组织课堂
充分运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强化物的使用很重要。在个训课上,小食品、玩具、短平快的小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强化物的存在和使用,能调动孩子配合操作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语言:肯定和表扬孩子的正确反应,鼓励孩子为有难度的问题付出努力的行为。老师要相信这些后效强化手段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效果。很多孩子在肯定、表扬和鼓励的环境中,会非常乖地顺从大人的指令。只有这样,孩子的进步才更多更快。比如要求孩子“站好”:一旦孩子站好了,就要立即表扬他“哎!对了,你站得真好!”“哇,你好帅啊!”“好了,就是这样站的,很好!”等等。肯定和表扬的话,一定记得要及时,并且要说得或温柔、或热情、或夸张、甚至口气坚定等,一定要富有感染力,让孩子觉得他确实就是这么棒。这样,老师对孩子“站好”的指令控制才会有效,会遵从老师的指令。
充分利用手: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可以鼓励他再做一次、再试一试,如果孩子还是无法自己完成,老师可以巧妙地提供一个帮助,让孩子认为是他做对了。如果孩子的手不自觉地乱放,老师可能来不及发指令,让他把手放好,也可能顾虑指令重复太多会让孩子反感,所以老师可以悄悄地把孩子的手轻轻地拿起来放好,并不是每一次都需要发指令调整学生的坐姿等行为。有时候还要手疾眼快,当孩子发生特殊行为时,老师的手一定要快。比如玩鼻涕,抓大人眼镜,扔教具等,及时伸手阻止事情进一步发展。
充分利用脚:在上个训课时,老师的脚也能派上用场。比如遇到很爱动的孩子,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双脚夹住孩子的两只小脚,可以用脚把孩子放到外面的小腿“捞”到桌子下面,还可以用脚调整孩子的小椅子和桌子的距离。总之,一个熟练的特教老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肢体。
充分利用表扬、眼神和声音:教者必须是一个肢体语言丰富的人,要善于运用表情、眼神和声音增加教学效果。根据孩子的不同反应给予不同的后果——语言反馈+相应表情+眼神+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做法,对孩子而言是一个极好的示范,孩子有机会学习到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表情和声音。如果孩子理解力好且配合比较默契,当他手脚乱动时,老师尽可能地给予孩子一个表情和眼神,孩子就能调整到老师认可的坐姿。优秀的特教老师,要像演员一样,除了表情,还要灵活地运用自身的声音,或柔美,或威严,或抑扬顿挫,或热情洋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被老师牵着鼻子往前走。当然,当孩子不配合时,教者恰当使用严肃的表情和严厉的声音,增加其服从性,这种做法可以考虑适当使用。
总之,老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完全掌控孩子,才能教导更多的技能。

(三)转换课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孩子有足够的敏感:好多孩子,会对大人进行各种试探。同样,老师也在一直试探孩子,试探他的耐力底线,探查他的矿藏储量。孩子会(会多少);他不会(卡在哪里);他走神(怎么走神的);他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他以为老师的意思是什么);他不舒服(他哪里不舒服);他捣乱(他要做什么)……教者要对孩子的状态有足够的敏感和正确的判断。在课堂上,一旦老师抓不住孩子的状态,会陷入无法掌控的僵局。老师不仅要做着这一步,也要想着下一步;做着这一项,想着下一项;用着这个教具,想着另外的一个教具;即便是课前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也要灵活调整;及时更换和改变认为更好的项目顺序、教具或操作方式。
学会放弃,能屈能伸——学会灵活地转换课题:特教老师可以教导孩子的知识很多。但是孩子实在无法学会,可以先暂缓教学,不要刻意坚持完成老师认为可以但孩子却无法完成的任务,更不能刻意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性,而让孩子一遍一遍地努力,直到将任务完成。在孩子马上就要烦躁或者刚刚表现出烦躁情绪时,特教老师要学会巧妙地转移项目,不需要完全按照事先设定的顺序操作,有时可能会完全打乱备课计划(当然这是不提倡的)。老师既要巧妙地缓冲孩子和自己,也要注意抓住教育的时机。比如一个高功能孩子学故事时,被“被”字句和“把”字句卡住了。老师只好放下既定的课题,临时设置一些“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练习。在无法预测前备技能的情况下,只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果单独练习这两个句型,老师会发现孩子完全混淆了,那么教学步骤再向后退,只教一个“把”字句,学会这一个再教下一个。
奖励多样,穿插游戏——转换课题时的必经之路:任何课堂教学形式都要有过渡和衔接。过渡和衔接地越自然,孩子越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比如做完一个项目,当老师告诉孩子“做完了”,随手拿起一个强化物给孩子并告诉他“玩一玩”。没有多少孩子会拒绝“玩一玩”这样轻松的活动,如果他不会/不喜欢玩玩具,那就给吃的。有的孩子喜欢绘本,老师带着他翻一本书,一起指一指说一说,也是不错的。
做完一项任务后,老师还可以用“摇一摇”“捏一捏”“唱一支歌”,这种小活动会提高孩子的兴趣。大多数孩子喜欢“捏捏小手”“点点鼻子”这样的小游戏,这样既调整了课堂气氛,也顺利地转换到下一个课题。不管如何,这些活动一定要轻松、有趣,起到强化物的作用,使孩子顺利地跟随老师进入下一个项目。
在孩子玩玩具时,老师快速地把用完的教具拿走和放好,然后快速地把要用的教具准备好。这个过程要迅速。充分利用孩子享受强化物的短暂时刻,也是教者必备的一个技能。
给孩子适当的设置有一点点挑战性的项目是有必要的。只要老师控制得当(这个很重要),孩子获得的是成就感而不是挫折感。这些美好的内在奖励,不是老师采用何种形式的表扬所能带给孩子的。
教孩子选择,进退自如:在既定项目和教具的基础上,让孩子选择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无论如何,这几项他都要完成,逃不出老师的手心。一般孩子首先选择的,最先做,他会非常高兴。这时,老师试着和他讲条件,把他最不喜欢的项目放在最喜欢的后面紧跟着做,最后做中等喜欢的,孩子对这样的讨价还价往往不会反对。
孩子的现状无法选择,孩子的成长更无法预料。教学技巧千变万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因如此,特教老师才要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在孩子的黄金年龄,提供最有效的早期教育。
声明:中文译文均为谷歌翻译,外加人工校对。以帮助英文不好的自闭症家长。如有出入,请以原英文出处为准。

回复

在线用户

正浏览此版面之用户: 没有注册用户 和 5 访客